目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为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市气象局通过强化监测预警、深化部门联动、聚焦重点领域保障等举措,织密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为全市安全度汛保驾护航。
一、织密监测网络,提升预报预警“精准度”
依托4部天气雷达、1个探空观测站及301个地面观测站,构建全天候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暴雨、短时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的分钟滚动监测,准确预报5轮强降雨过程,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5.84%,时间提前量为59.5分钟;强对流预警准确率达84.37%,时间提前量为32.8分钟。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短视频平台同步推送预报预警信息,确保“最后一公里”信息畅通。
二、筑牢应急联动防线,构建防灾减灾“共同体”
针对中小河流、水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景点景区等重点区域,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与应急管理、水文、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与协同调度,及时发布气象风险预警;加密极端天气多部门联合会商,分析研判汛情发展趋势,为市委、市政府调度防汛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服务“民生需求”
围绕农业、交通、旅游等防汛重点行业防汛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实施方案》,提供田间墒情监测及作物防灾指导;与公安交警支队建立完善恶劣天气交通气象预警处置和受天气影响重点路段隐患排查机制,推动气象监测预警与公安交管应急处置的互通融合,预防和减少因恶劣天气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与临沧高速公路管理处合作,建立高速公路气象服务体系,做好高速公路灾害性天气路段分级分类管控工作,确保汛期公路网运行安全畅通;指导并协助景区景点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防雷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减轻雷电对景区造成的危害。此外,通过基层气象信息员和乡村大喇叭以及短视频平台,向公众普及防汛知识,切实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四、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气象“硬支撑”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开发“临沧智慧气象”展示平台、“临沧天气”微信公众号,为科学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可视化分析支撑;编制《临沧市近10年(2014—2023 年)“暴雨窝子”名录》《临沧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报告》《临沧市主城区及各乡镇近10年暴雨频次、日极值、小时极值特征分析》,修订《临沧市暴雨强度公式》,提升对易发暴雨地区的监测预警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搭建“天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卫星遥感、地面监测、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切实提高短临预报时效和准确率。
五、压实责任,全员备战“关键期”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气象局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业务骨干全员在岗,应急车辆、移动气象站等装备完成检修。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表示:“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阵以待每一轮天气过程,确保气象保障服务‘零失误’,为全市防汛大局贡献气象力量。”(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