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临沧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IPv4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临沧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文件及解读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财政信息
部门预决算
发展计划报告
发展规划
边合区简介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19年
2018年
2016年
2015年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边合区简介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15-01-15 04:54
信息来源:临沧边合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1143
字体:【
大
中
小
】
一、建设背景
临沧因其独特的区位,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沿边开放地区和通往印度洋陆上通道的战略要塞。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把孟定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提出了修建滇缅铁路的伟大构想。1939年9月,实施了昆明经孟定接缅甸腊戍,连通仰光的滇缅铁路,第一次彰显了临沧的区位优势,也反映出临沧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地位。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将建设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沿边开放战略。2012年5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将临沧边合区批准为省级边合区。2013年9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全国1992年以来第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是21年来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边合区(2011年特批新疆吉木乃边合区),也是云南省1992年以后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边合区,国家级临沧边合区的获批,再次反映出临沧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二、规划建设情况
(一)规划情况
1.
建设范围。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以孟定为核心园区,南伞口岸、沧源口岸延伸区域为两翼,按照“一区多园”、20平方公里托管区(含国务院批准的3.47平方公里核心区)、50平方公里辐射区、200平方公里带动区进行规划建设耿马孟定核心园区、镇康南伞园区、沧源永和园区。
2.
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坚持基础先行、开放引领、产业支撑、城市带动“四轮驱动”,通过“以城带产,以产兴城”,进而实现“产城融合,内外融通”,努力把临沧边合区建设成为发展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中缅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构建沿边开放新高地的重要经济功能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边境合作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平台,云南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3.
发展目标。
到2020年,边合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10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
4.
空间布局。
临沧边合区按照“一核两翼、一区多园、联动发展、区域辐射”的空间思路进行布局。一核两翼,即以孟定为核心园区,以镇康南伞口岸、沧源永和口岸延伸区域为两翼,争取上级支持设立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区多园、联动发展、区域辐射:即以“一区多园”的模式,设置多个功能园区,形成孟定核心园区、南伞园区、永和园区产业互联互补,市场一体,公共服务优化对接,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各个园区间相互支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
发展重点。
以国际大通道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畅通中国西向贸易和直接进入印度洋的商贸物流通道。外引内联,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绿色生物加工、新型矿电、新能源新材料加工、轻纺机电、生态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和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
(二)建设情况
临沧
边合区自
2011
年
12
月
20
日
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累计实施项目
433
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387.23
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466.7
亿元,销售收入
116.77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95.7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8.79
亿元。
2014
年,整个边合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43.3%
;完成销售收入
49.43
亿元,增长
14.1%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217.8
亿元,增长
29.7%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40.9
亿元,增长
28.5%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
亿元,增长
26.7%
。
1.
领导高度重视。
一是
成立了市边合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
,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
由一名市委常委分管、联系和主抓边合区工作。
二是组建了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2013
年
9
月,临沧边合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
级边合区,按照
“
小机构、大服务
”
和
“
精干、高效、务实、廉洁
”
的原则,组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和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4
年
6
月
27
日
,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对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机构有关事项进行了批复(云编〔
2014
〕
20
号),同意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临沧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共临沧市委派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党的工作机构实行
“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
的管理体制。
2014
年
8
月
26
日
,临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临沧边合区管委会办公室、财政局、国土规划建设局、对外合作局
4
个内设机构,临沧边合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招商中心和商务中心
6
个下设正科级事业单位,同时明确了“一办三局六中心”的职能职责和人员编制等。
2.
坚持规划引领。
市委、市政府及边合区管委会始终注重规划引领发展作用,先后编制了《临沧市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发展规划》、《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规划》、《耿马(孟定)边境贸易加工园区规划》、《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规划》、《沧源边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孟定城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及时启动了《耿马孟定一体化发展规划》、《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云南坚果产业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
3.
打牢发展基础。
坚持“基础先行,筑巢引凤”,目前,南汀河孟定城段一期河道治理、南伞园区220千伏变电站、南伞园区1号路、云南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会展中心、勐董河河道治理等一大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孟定核心园区“两纵三横”市政道路、“两污”工程,南伞园区“两纵两横”市政道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沿边二级公路、孟定(清水河)至缅甸(登尼)跨境二级公路、沧源佤山民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清水河至缅甸登尼的跨境二级公路将于今年9月底建成通车。“十二五”期间,将开工建设祥云—临沧铁路,积极做好临沧—清水河铁路前期工作;推进玉溪(新平)—临沧(临翔)高速公路、临沧(临翔)—孟定(清水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4.
坚持项目带动。
边合区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发掘和储备项目,增强边合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已储备各类项目454个,规划总投资2305亿元。整合交通、城建等各类资源向园区集中,在用地、资金等要素配置上对园区给予倾斜,探索园区开发新模式,先后引进迪庆香格里拉市政建设公司、太平洋集团、中汇金元集团、伟弘投资公司等专业的园区开发投资商建设园区。两年以来,已累计实施各类项目共计433个。
5.
着力产业培育。
一是加快发展边境特色工业。孟定核心园区重点发展蔗糖、橡胶等优质农、林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加工业;南伞园区重点发展外贸加工业、清洁载能产业、轻纺产业和矿电产业;永和园区重点发展竹产品、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业。二是着力做优高原特色农业。充分发挥边境热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甘蔗、橡胶、咖啡、云南坚果、竹木、香蕉、蔬菜等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地方特色突出的农产业群,目前,全市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802.5万亩。三是大力扶持商贸流通业。发挥孟定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永和口岸对缅口岸优势,把商贸物流产业培育成为边合区的新兴产业,做大边境贸易,做活边民互市。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沧源南滚河国家公园、翁丁佤寨原始部落旅游区、崖画谷等特色旅游景区,沧源“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着力打造集自然景观、边地风情、民族风俗为一体的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边三县跨境旅游。
6.
强化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国家加快沿边开放的契机,加大宣传造势,进一步发掘临沧“边”的优势,充分利用“厦洽会”、“渝洽会”、“泛珠会”、临沧边交会等平台,包装、推介招商引资项目。成功承接广西南华糖业、深圳龙岗鞋业、卡蒙特服装公司等一批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边合区发展;成功引进东枝福建商会、康富矿业等一批缅甸企业入驻边合区创业。目前,累计有149户企业入驻边合区投资兴业。
7.
注重内引外联。
一是加强对缅经贸往来合作。边合区启动建设以来,每年组织近20个市级代表团访问缅甸,与缅官方就农业开发、经贸往来、跨境园区建设、公路建设、货运通道增开及临时通道的开放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与缅甸掸邦政府签订了《缅北农业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拟合作发展甘蔗、橡胶、咖啡、云南坚果等产业基地300万亩以上,目前已建成111.6万亩。积极组织企业赴缅交流考察,邀请缅甸企业家到临沧考察投资,鼓励市内企业、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取得缅甸原产地认证。举办华文教师师资培训、华文教育研讨、赠送华文教材等活动,促进了中缅教育合作。二是积极做好一口岸多通道、口岸升格开放、跨境旅游和人民币跨境结算申报工作,抢抓临沧被纳入国家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进一步增强金融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与边合区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三是加强交流合作。与昆明经开区签订了“十二五”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昆明经开区在规划编制、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培养、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
8.
加强政策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边合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省商务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省政府《支持临沧边合区建设若干政策》已于2014年5月6日正式以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印发执行。政策涵盖体制机制建设、通关便利化建设、投资和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林地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7个方面25条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临沧边合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下一篇:
南伞口岸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