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临沧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建筑、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3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沧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建筑、
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汲取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2·14”火灾事故教训,全面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建筑、传统村落(以下简称“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工作,严防此类火灾事故再次发生,根据《云南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街)、文物建筑、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云消防委发〔2021〕3号),结合临沧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文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工作方针,通过联合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底数、隐患清单、问题短板,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分级分类、 分期分批推进规划建设、隐患整治,加强和改进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基础消防设施,从本质上提升“四名一文一传”抵御火灾风险能力,全力扭转严峻的火灾形势,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烧连营和有影响火灾事故发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历史保护与消防改造相结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解决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消防整治改造的现实矛盾,让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更好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二)坚持分步推进与重点防控相结合。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边评估边整改,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加以重点防控。
(三)坚持部门协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沟通协作,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人力和技术优势,科学高效完成任务。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发改、民宗、住建、文旅、自然资源规划、消防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族宗教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消防救援支队主要领导任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督导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马铭磊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定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四、职责分工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定期协调解决隐患整治、经费保障、力量建设、装备设施 等重大问题;将“四名一文一传”的消防救援站、消防供水、消防 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建设内容,并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
(二)文化旅游部门。牵头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量化进度清单,照单履责、检查、督导;将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三)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落实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对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要将消防安全列入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传统村落申报评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村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四)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牵头落实将消防规划内容实施情况作为城乡规划检查督查的重要内容;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重点内容;会同住建、文旅、应急、消防等部门对消防内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消防基础设施按规划建设;对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内消防审查不符合要求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民族宗教部门。牵头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制定完善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监管和日常管理机制;细化宗教活动场所各项治理举措,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防范化解火灾风险。对消防隐患突出的宗教活动场所停止举办集体宗教活动。
(六)消防救援部门。牵头落实“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专项行动综合协调职责,有针对性地修订灭火应急预案,特别是距离消防站较远、灭火救援基本条件较差的“四名一文一传”要逐一制定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应急处置预案。每年对“四名一文一传”专职消防队、小型站、微型消防站等救援力 量开展不少于1次灭火救援业务指导,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行业部门职责。各级消安委成员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工作。 各级农业农村、财政、应急、发改等部门,要在“四名一文一传”保护、建设、改造、创建和提升等工作中,将消防安全具体内容融入其中,予以相关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安排,为扭转“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四名一文一传”等重点对象的公共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公安机关要督促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监管,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五、工作范围和内容
“四名一文一传”名单详见附件,具体指我市1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6个传统村落,275个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文物建筑。结合实际,重点勘查评估以下内容:
(一)编制消防规划及落实情况;
(二)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落实情况;
(三)建构筑物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等现状;
(四)消防水源、设施设备建设和运行情况;
(五)电气线路敷设、电器产品使用管理及火源、危险源的使用管理情况;
(六)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等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情况;
(七)生产经营、商业开发、租赁使用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情况;
(八)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九)其他需要分析研究的情况。
六、工作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3月20日前,各县(区)人民政府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摸清辖区底数和基本情况,整体研判分析,根据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二)勘查评估阶段。各县(区)要于5月20日前完成对传统村落的勘查评估,7月20日前完成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勘查评估,9月20日前完成对文物建筑的勘查评估。市级各牵头部门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工作推进计划,但务必于9月20日前,逐一完成“四名一文一传”的勘查评估报告,提出对策措施,并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整治改造阶段。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对勘查评估报告进行专题研判,针对存在问题,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 精准施策,原则上要于12月10日前完成整治改造。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各县(区)上报的勘查评估报告进行梳理分析, 对整治改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对工作缓慢、整改不力的,提请市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四名一文一传”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时限开展勘查评估和整治改造工作,及时对消防安全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专项行动期间,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适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
(二)强化源头管控,确保安全发展。各县(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把控“四名一文一传”开发强度与火灾防控能力的匹配程度,对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要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消防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三)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火灾防控。各县(区)要严格要求“四名一文一传”内的社会单位及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落实防火检查、设施维护、宣传培训、消防演练、隐患整改等工作。督促传统村落落实消防应急力量建设、制定村民防火公约,推行“多户联防”制度,轮流值班巡查,因地制宜采取设置防火隔离带、 开辟防火间距等措施,防止“火烧连营”。
(四)严格执法问责,保持高压态势。对于专项行动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于隐患问题突出的要采取临时查封、三停等紧急措施,对于一时无法彻底整改的,要明确专人盯防,落实防控措施,制定整改计划,抓好整改落实。对存在失职渎职或敷衍了事情况的,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1.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2.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3.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4.临沧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1 |
凤庆县鲁史镇历史文化名镇 |
国家级 |
附件2
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1 |
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级 |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附件4
临沧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地域 |
级别 |
公布文号 |
公布时间 |
公布批次 |
备注 |
10 |
骆英才大院 |
民国二十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临罗家巷,西临楼梯街,南距凤鲁公路120米,北 距上平街150米 |
市级 |
临政办发〔2006〕112号 |
2006.06.06 |
第二批 |
|
11 |
甘家大院 |
民国九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临栅子门,南靠老街公路,西距鲁新公路400米, 北通上平街 |
市级 |
临政办发〔2006〕112号 |
2006.06.06 |
第二批 |
|
12 |
宗师华大院 |
民国元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通楼梯街,南距凤鲁公路120米,西连魁阁巷,北 距上平街200米 |
市级 |
临政办发〔2006〕112号 |
2006.06.06 |
第二批 |
|
13 |
李家大院 |
民国元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通老街鲁,南临罗家巷,西临楼梯街,北通十字巷 |
市级 |
临政办发〔2006〕112号 |
2006.06.06 |
第二批 |
|
14 |
茶马古道鲁史楼梯街 |
明 |
古遗址 |
鲁史镇鲁史村,东通罗家巷,南接凤鲁公路,西距魁阁巷150米,北 通上平街 |
市级 |
临政办发〔2006〕112号 |
2006.06.06 |
第二批 |
类别调整,公布时为:建筑类 |
15 |
格步路冶炼旧址 |
195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诗礼乡武伟村黄土坡,东距杨家村4 公里,南靠格步路山,西临岔箐干 沟,北临小箐沟 |
市级 |
临政发〔2011〕115号 |
2011.09.26 |
第三批 |
|
16 |
琼英洞石刻 |
明 |
石窟寺及石刻 |
郭大寨乡琼英村,东靠大沟山,南对苍蒲坛,西临花椒树山,北靠十 五坡山 |
市级 |
临政发〔2011〕115号 |
2011.09.26 |
第三批 |
|
17 |
刘家寺古墓 |
明 |
古墓葬 |
凤山镇青树村刘家寺,东临白坟洼子,南临小麦田,西临进城公路, 北靠石佛山 |
市级 |
临政发〔2011〕115号 |
2011.09.26 |
第三批 |
|
18 |
安石茶叶初制所旧址 |
1952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凤山镇安石村,东临县城,南距云保公路2公里,西距云保公路3公 里,北临水箐村 |
市级 |
临政发〔2011〕115号 |
2011.09.26 |
第三批 |
|
19 |
鹿鸣牌坊 |
196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洛党镇鹿鸣村,东临小村,南距鹿鸣小学150米,西临北桥河,北临 鹿鸣公路 |
市级 |
临政发〔2011〕115号 |
2011.09.26 |
第三批 |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地域 |
级别 |
公布文号 |
公布时间 |
公布批次 |
备注 |
10 |
盘陀石寺 |
清 |
古建筑 |
凤山镇后山村,东距县城2.5公里,南靠后山,西临桂花社,北临迎仙桥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1 |
鲁史古井 |
清 |
古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临张维民家,南临村大路,西距鲁史完小50米,北与学校大路相接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2 |
太阳山防空洞 旧址 |
1970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凤山镇文明社区,东临太阳山加油站,南靠太阳山西临毛家拐,北临云保公路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3 |
鲁史张家大院 |
民国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鲁史村,东邻乐廷瑞家,南邻张义成家,西临正家巷,北邻乐荣培家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4 |
吴光林烈士纪 念碑 |
2007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鲁史镇沿河村,东靠黑山门梁子,南临黑山门大路西临茶马古道大路,北临黑山门岭岗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5 |
凤山烈士陵园 |
1955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凤山镇文明社区,东距供电公司200米,南距县委党 校50米,西靠凤山,北与教师进修学校相邻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6 |
文明坊杨家宅 |
清 |
古建筑 |
凤山镇武庙街,东临文明坊,南距老县委50米,西邻县司法局,北临武庙街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7 |
后山迎仙桥 |
民国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凤山镇后山村,东临后山村,南临盘陀石公路,西临云山岩子,北通桂花村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8 |
诗礼桥 |
清 |
古建筑 |
诗礼乡诗礼村,东距诗礼街1公里,南临耇诗公路 西距公路大桥200米,北与永乐村象山接壤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19 |
琼岳黄大师墓 |
民国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洛党镇琼岳村,东临云石公路,南临琼岳村,西距琼岳寺200米,北临石洞寺茶园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
20 |
龚传文将军墓 |
1994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凤山镇大有村,东临大有村硬板路,南临大有村委会,北临大有村公路,西临大有村公路。 |
县级 |
凤政复〔2012〕47号 |
2012.07.15 |
第二批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德县52处)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地域 |
级别 |
公布文号 |
公布时间 |
公布批次 |
备注 |
代表性建筑 |
|||||||||
19 |
忙岗坝许氏轿子墓 |
清光绪二十年 (1894年) |
古墓葬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0 |
三甲段氏墓 |
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 |
古墓葬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1 |
税房坡苏氏墓 |
清 |
古墓葬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2 |
小勐统大寨庙遗址 |
明代 |
古遗址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3 |
文昌田石拱桥 |
清 |
古建筑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4 |
草坝街蒋氏墓群 |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
古墓葬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5 |
文化清华洞遗址 |
明—清 |
古遗址 |
亚练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6 |
文化矿冶遗址 |
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年— 1795年) |
古遗址 |
亚练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7 |
章太俐侎人祭祀遗址 |
待定 |
古遗址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8 |
云岭大沟 |
195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亚练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29 |
班卡水井边鲁氏民居 |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
古建筑 |
班卡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0 |
班卡鲁朝兴大院 |
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班卡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1 |
班卡石洞寺 |
清康熙元年 (1662年) |
石窟寺及石刻 |
班卡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2 |
新来寨造纸作坊遗址 |
清 |
古遗址 |
大雪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3 |
班控大桥旧址 |
1953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大雪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4 |
大岩房罗绍文故居 |
民国末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大雪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5 |
大岩房石佛洞祭祀遗址 |
待定 |
石窟寺及石刻 |
大雪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6 |
大雪山二战美国飞机坠 毁处 |
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大雪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37 |
秧琅河电站旧址 |
1977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8 |
金厂坝水库 |
195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39 |
乌木龙石拱桥 |
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
古建筑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0 |
银厂街矿冶遗址 |
明—清 |
古遗址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1 |
乌木龙山神庙遗址 |
明—清 |
古遗址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2 |
大忙简杨家宅 |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大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3 |
大山纸厂乡土建筑群 |
清 |
古建筑 |
大山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4 |
勐板仁厚桥 |
清宣统二年 (1910年) |
古建筑 |
勐板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5 |
南邦桥 |
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
古建筑 |
勐板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6 |
勐板文曲张家宅 |
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 |
古建筑 |
勐板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7 |
小勐统水阁楼 |
清咸丰元年 (1851年) |
古建筑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8 |
乌木龙清水河石拱桥遗址 |
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
古遗址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49 |
乌木龙红旗渠 |
1974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乌木龙乡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50 |
关保寨关帝庙遗址 |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
古遗址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51 |
小勐统回民起义遗址 |
清咸丰十一年 (1861年) |
古遗址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
52 |
关保寨王氏墓 |
清宣统三年 (1911年) |
古墓葬 |
小勐统镇 |
县级 |
永政发〔2011〕138号 |
2011.12.09 |
第三批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康县32处)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地域 |
级别 |
公布文号 |
公布时间 |
公布批次 |
备注 |
19 |
大坪子清代墓葬群 |
清 |
古墓葬 |
勐捧镇根基村大坪子 |
县级 |
镇政复〔2012〕59号 |
2012.06.04 |
第二批 |
|
20 |
勐撒石拱桥 |
1959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勐撒村 |
县级 |
镇政复〔2012〕59号 |
2012.06.04 |
第二批 |
|
21 |
勐撒旧城佛寺 |
近现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勐撒村旧城 |
县级 |
镇政复〔2012〕59号 |
2012.06.04 |
第二批 |
|
22 |
中国远征军木场雪 竹林山布防遗址 |
30年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木场村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3 |
大地山“镇耿线”抗 日布防战壕遗址 |
30年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勐撒村马磨山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4 |
石城山“老兵操场” 遗址 |
近现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绿阴塘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5 |
中国远征军49师木 场大雪山驻防遗址 |
30年代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木场村后山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6 |
中国远征军33师木 场观音洞山驻防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木场乡绿阴塘村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7 |
班龙相福寨抗日战 场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南伞镇班龙村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8 |
怒江七道河渡口抗 日战场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勐捧镇忙耿村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29 |
中国远征军怒江东线马宗梁子抗日江 防战壕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勐捧镇忙耿村田边寨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30 |
忙耿大明山“老兵 岩”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勐捧镇忙耿村大明山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31 |
中国远征军勐堆旧 寨布防遗址 |
30年代中晚期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 代表性建筑 |
勐堆乡铜厂村旧寨 |
县级 |
镇政复〔2017〕16号 |
2017.04.26 |
第三批 |
|
32 |
勐堆田坝寨新石器 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古遗址 |
勐堆乡茶叶林村委会田坝 寨自然村东约300米处 |
县级 |
镇政复〔2012〕第59号 |
2012.06.04 |
第二批 |
临沧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沧源自治县13处)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地域 |
级别 |
公布文号 |
公布时间 |
公布批次 |
备注 |
1 |
班莫佛寺遗址 |
元 |
古建筑 |
班洪乡班莫村民委员会西南面班莫下寨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2 |
沧源县“11.6”抗 震纪念碑 |
198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
勐董社区居民委员会北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3 |
胡忠华墓 |
1968年 |
古墓葬 |
班洪乡班洪村民委员会北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4 |
保洪忠墓 |
1998年 |
古墓葬 |
班老乡班老村民委员会西南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5 |
岩帅烈士陵园 |
1951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
岩帅镇岩帅村民委员会以东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6 |
勐董烈士陵园 |
1956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
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东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7 |
岩帅“11.6”抗震 纪念碑 |
1991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
岩帅镇岩帅村民委员会东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8 |
班老白塔 |
1978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
班老乡班老村民委员会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9 |
芒弄佛寺 |
清 |
古建筑 |
勐董社区居民委员会北面芒弄组内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10 |
勐角白塔 |
清 |
古建筑 |
勐角乡勐角村民委员会东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11 |
芒阳李氏墓 |
明—清 |
古墓葬 |
勐省镇芒阳村民委员会东南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12 |
芒弄团结盟誓址 |
清 |
古遗址 |
勐董镇勐董社区居民委员会北面芒弄组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
|
13 |
丁来遗址 |
新石器 时代 |
古遗址 |
勐来乡丁来村民委员会东面 |
县级 |
沧政通〔2012〕32号 |
2012.06.10 |
第三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