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lcs_mzj/2025-00006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5-07-02
临沧市民政局关于政协临沧市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第05040119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陈颖敏 浏览次数:106 字体:【

提卡达希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儿童福利工作的关注关心!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工作的提案》(第05040119号),交由市民政局主办,市妇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共青团市委、市关工委会办。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为做好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答复工作,临沧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印发《临沧市民政局办理临沧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案工作方案》,成立提案办理工作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召开提案交办工作会,明确责任领导,将提案分解落实到承办科室和承办责任人,并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书面调研。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由于缺乏学校监管和家庭照料,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间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相应建议一是关于全面构建“儿童之家”体系;二是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三是完善政府购买留守儿童服务制度;四是关于加强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力度。经研究核实我们认为以上四点建议合理且必要。

三、关于对提案所提意见建议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全面构建“儿童之家”体系。我们的办理意见是: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儿童之家建设投入,切实加强管理,儿童之家社会服务功能得到扩展,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逐步能满足儿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加大投入。2018年市民政局、市妇儿工委印发《临沧市儿童之家建设及管理办法》,对儿童之家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组织机构、选址和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配置原则和活动内容、儿童之家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儿童之家建设资金589.5万元,建成儿童之家940个;2024年,全市投入市级福彩公益金140万元,建成“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点41个;今年下达市级福彩公益金33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整合社会资源,儿童之家建设得到加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活动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作用。全市各村(社区)以儿童之家为阵地,定期组织各类活动,组织开展假期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政策宣传、关爱服务和阅读分享、手工制作、文化传承等兴趣爱好活动,为儿童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儿童之家共开展活动800余场次,受益儿童15000余人次。如,凤庆县勐佑镇高山村儿童之家开展返乡大学生“反哺家乡”实践活动、凤山镇东城社区儿童之家举办“书香润童心 志愿映乡情”图书捐赠公益活动;耿马县联合耿马益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儿童之家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力量,积极连接社会资源,使儿童之家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娱乐、教育的功能,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关爱、卫生知识普及、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

      (二)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项工作持续推进中,

引导鼓励社会服务组织、公益慈善力量人员等参与关爱服务,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先后印发了《临沧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临沧市党建引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方案》《临沧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帮扶的工作方案》《临沧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监护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的通知》《转发民政部等12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守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临沧市党建引领“一老一小”政府、社会、家庭、邻里关爱服务清单(送审稿)》,积极推动落实31个部门94项133条服务内容。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五方联动”关爱服务机制。

二是健全完善定期摸排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建立部门挂钩、党员干部“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制度,挂钩部门每季度至少组织帮扶责任人走访1次帮扶对象。建立定期探访服务机制,村(社区)儿童主任每月至少联系1次、每季度入户走访1次留守儿童。依托“自然村长”制度,将“一老一小”关爱纳入“自然村长”工作清单,每月家访一次。团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遍访联系和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关爱帮扶机制建立,摸清了底数,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和关爱。

三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各地建立“党建引领+社工机构+N”“民政+社工+志愿者”等服务模式,携手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等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如:市社工联、耿马益家、云县宏华、沧源源心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组建“爱心妈妈”队伍、实施“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等,多形式开展活动助力儿童关爱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走访、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0498人次,帮助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解决困难问题729件;结合重要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1035次,慰问1810人。

(三)关于完善政府购买留守儿童服务制度。我们的办理意见是该项工作在持续推进中,政府购买留守儿童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作推进情况:一是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2025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程序以及主体资格、购买内容、资金管理、购买流程、监督管理等相关内容,强调完善儿童福利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服务,为切实增加社会救助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和政府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开展试点。为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制定印发了《临沧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临沧市深化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的通知》,在临翔区、凤庆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开展试点工作,充分整合部门资源,针对“老、小、残、困、弱”等特殊群体,在提供物质救助的基础上,根据对象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是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整合民政、妇联、团委及社会资源等,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市县两级社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慈善类协会积极承接服务工作。如:临沧市社会工作联合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临沧市社工行业服务与志愿服务,链接社会资源为儿童、青少年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持续为各类未成年人群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服务,截至目前招募志愿者200余人,开展志愿活动144场次,心理公益个案服务人数达800余人,通过讲座、团辅、线上培训等方式服务超过2万余人;耿马县益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链接社会资源,深入到儿童关爱等领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工作,组织开展了7期“故乡的孩子”守护天使同行计划项目“逆风飞翔”成长营,共服务留守儿童150余人次。临沧市微爱行动志愿服务协会、临沧市爱

眼公益协会等慈善类协会,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关爱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社会效益。

(四)关于加强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力度。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持续加强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力度,不断推动关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强化摸底走访。认真贯彻落实定期走访制度、部门挂钩帮扶机制和“自然村长”制度,抓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走访摸排,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档案包括儿童基本信息、走访记录、工作日志、关爱帮扶记录、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内容,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信息数据,截至6月底,全市共摸排出留守儿童12371名、困境儿童25845名。对困境儿童进行分类精准救助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范围。2025年1-6月,为1040名孤儿等特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837.98万元,为24805名纳入社会救助的未成年人发放救助资金4890.72万元,切实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

二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大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力度,确保全部应返尽返。深入开展“爱心妈妈”关爱服务活动,根据儿童需求提供生活帮助、精神抚慰等,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结合重要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组织多种形式的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等群体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是落实创业政策扶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动落实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系列政策,积极为留守儿童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多渠道为农村妇女提供就近就地的就业岗位,大力开发适合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新兴产业培训、特色手工艺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其参训机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人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将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覆盖到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托零工市场,打造养老托育就业服务模式。扎实推进零工市场、零工服务驿站建设,以“临沧家政”劳务品牌为契机,持续推动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与子女、父母两地分离,家庭教育、生活照料缺位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关爱照料难题。截至6月初,全市已建立零工市场9个,全市各零工市场已发布2487条岗位信息,2365条求职信息,促成1348人次劳动力灵活就业。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工作努力方向

(一)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保障不足。儿童之家日常运营、设施维护、活动开展等经费短缺,活动开展数量和质量有所影响,部分儿童之家只是挂牌,未能实际开展工作。二是专业人才短缺。专业人才较为匮乏,难以满足儿童多样化服务需求。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社会公众对儿童之家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部门协作不足,未形成多元化共建共享格局。四是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较少。由于全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策扶持培育力度欠缺,社会组织培育不充分,有能力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较少。

      (二)下步工作努力方向: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多种形式,培育发展壮大能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有承接主体、服务专业有效。二是强化儿童之家管理。进一步压实乡镇、村(社区)的责任,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日常运营有序,满足儿童活动需求。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创新服务模式,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保护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面向城乡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服务。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从业人员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儿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人才,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儿童关爱服务专业性。五是强化多方参与。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运用基层文化、社区服务等公共资源,形成共同建设儿童之家的工作合力。六是深化关爱服务。深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落实“政府、社会、家庭、邻里”关爱服务四张清单,实现安全有人问、生病有人医、生活有保障、心理有关怀、教育有人管、服务有阵地的目标,全面提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


(联系人及电话:陈老师,0883—213364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两会”提案办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