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依托沪滇劳务协作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就业渠道,全力推进转移就业、就近安置和技能培训三大举措,扎实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增收。
建平台拓岗位,拓宽转移就业路。充分发挥沪滇劳务协作优势,通过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及上海崇明区对口支援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年均收集省外岗位6000个,举办招聘会8场次,帮助6000人稳定转移,其中脱贫劳动力达2600人,赴上海务工62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0人。
兜底安置拓空间,拓展就近就业面。针对部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脱贫人口,依托沪滇协作资金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年均提供岗位540个,涉及保洁员、护路员等类型,实现人均年增收9600元。同时,持续推进县内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和提质升级,目前已建成并稳固运行1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35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9人,人均月收入2500元,切实提升就地就业吸纳能力。
抓培训提技能,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聚焦脱贫劳动力“缺门路、缺技术”问题,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分类实施产业班、就业班、提升班等技能培训,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2200人次以上,其中脱贫劳动力1000人次以上,培训实现“应培尽培、愿培全培”。
双江县通过构建“企业带动、产业支撑、就业转移”的三业联动模式,初步形成“外出有岗位、县内有车间、村里有公益岗”的多元就业体系。2024年,全县就地就近务工收入达6.87亿元,县外省内务工收入3334万元,省外务工收入2359万元,其中,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收入1.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