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徽 临沧市人民政府

img-1-54.jpg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 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包村:古茶乡里文明花开
发布日期:2025-05-25 16:47
信息来源:今日临沧
浏览次数:208
字体:【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等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云南省110个村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包村、凤庆县凤山镇前锋村、凤庆县大寺乡路山村、云县茶房乡村头村、镇康县忙丙乡回掌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糯乡忙糯村等6个村入选全国文明村,获评数量创历史新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临翔区邦东乡邦包村

来了解一下

这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邦东云海 曾成坤摄 (2).jpg

邦东云海 曾成坤 摄


邦东乡邦包村位于临翔区东部,距临沧城区6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6.6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9户1921人,有党员93人。近年来,邦包村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资源富村、文明润村、善治兴村的文明创建路子。


微信图片_20250524172114.jpg

邦包村 

资源富村,绘就和美画卷

立足生态产业、自然景观等资源禀赋,多角度唱响资源优势这台戏。围绕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传承,加大古茶园规范化管理力度,持续擦亮6200亩“古树茶”金字招牌;完成有机茶园认证9000亩,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全村茶叶年产量达200余吨,产值达300余万元。环绕茶山种植山茶、杜鹃等各类苗木1万余株,打造“茶山花海”,同步带动村民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初步建成以邦东云海为核心,串联邦东大雪山、古茶园、澜沧江等景观的“观云海、探茶林、览江景”多元旅居产品体系,每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年收入达300余万元。依托邦东大雪山原始森林生态资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成立大树杜鹃山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打造“邦东黑蜜”特色品牌,年产蜂蜜5吨,产值达200余万元。2024年,邦包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带动村民组团发展的产业振兴路子成效初显。


服务设施--邦包村龙塘组观云平台.jpg

邦包村龙塘组观云平台

     文明润村,传承茶韵乡风

围绕农村移风易俗、文化文艺、老年活动、矛盾纠纷调解等重点需求,建成了邦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等一批农村思想政治和文化阵地,组建了理论宣讲、创文创卫、文化文艺、绿色环卫、关心关爱等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持续组织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五个普及”、乡村家长夜校、“一老一小”关爱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筑牢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倡导文明乡风,深入挖掘本村传统文化和家教家风典故,通过院坝协商、村民议事、微信互动等方式,组织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工作,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组建村民文艺队5支130人,定期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切实以德治润乡村、育文明。


邦包村开展文艺汇演活动.jpg

邦包村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善治兴村,凝聚共建合力

村党组织坚持以党建汇民心、聚合力,带领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对邦包村《村规民约》进行修定完善,让“小规约”成为移风易俗的“硬杠杠”。近年来,全村“红事”办客时间从平均3天以上缩短至2天以内,“白事”办客时间从平均5天缩短至2天以内,客事随礼金额平均控制在100元以内,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负担;建成村级公益性公墓,积极破除封建丧葬陋习,培树文明新风,推动以自治生动力、激活力。聚焦乡村治理现状,积极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通过播放大喇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治讲堂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普法、防电诈、禁毒禁赌等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优化网格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长及网格员的触角作用,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各类民生诉求120件,真正把网格建成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把网格员培养成群众最密切的贴心人,着力以法治保稳定、促和谐。


微信图片_20250524172158.jpg

邦包村院坝协商会议


如今的邦包村

正以“望得见青山、闻得到茶香、留得住乡愁”

的文明新姿

奋力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