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春耕生产有序推进,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当前,全县农业生产全面进入春耕备耕、早稻及早熟作物种植阶段,据统计:全县已完成夏收粮豆收割4.0558万亩,占100%。据统计:全县完成春耕备耕面积15.8万亩,已种植14.3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0.58万亩,玉米下种8.26万亩,旱谷下种1.24万亩,蔬菜栽种1.17万亩,烤烟移栽2.5万亩,其他作物种植0 .6万亩;育秧0.23万亩。农资就位13112吨,其中水稻种子31吨,玉米种子176吨,化肥9640吨,农膜125吨,农药106吨;喷雾器540台,积造有机肥3000余吨。主要农用物资储备与去年持平,能满足生产及抗灾减灾需要,大部分品种价格基本稳定,备耕、播种、农用物质调运等工作有序开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2022年34.2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2022年,全县计划粮食总播种面积34.2万亩,计划总产8.27万吨。其中:夏粮计划面积4.05万亩,产量0.56万吨;计划秋粮播种面积30.15万亩、计划总产7.71万吨。将根据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指导性计划,按照沧源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及早拟定下达2022年秋粮作物生产计划,落实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落实科技服务措施。组织各级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指导农户做好春耕春播工作。落实良种推广29.3万亩、杂交稻旱种2万亩、粮食等作物间套种栽培技术推广18万亩、地膜覆盖栽培3万亩、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48万亩等项目实施和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维护粮食安全。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糖料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强坡改梯、水浇地、机耕道路等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固定耕地,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抓好抗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预警预报,高度重视和密切注意干旱、风雹、低温冷害、洪涝、病虫等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严格按照要求程序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灾情,适时启动抗灾减灾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自救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较低限度。全力保障我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稳定生产和正常供应,及农资调运储备和正常供应。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源头监管、隐患排查、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严查销售和违法使用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违法行为,杜绝使用各种高毒、剧毒农药,从源头上堵住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按照上级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分别拟定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资金)、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实施计划和方案,并及时落实和兑现中央、省、市安排的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15.6万亩)、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资金2183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48万元)等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有效减轻农户因经济基础条件差,自身积累少,自筹资金投入生产难的压力,增加生产投入。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等生态型肥料,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综合改良中低产田,促进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的实施。认真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实各项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农业执法,抓好各项植保工作,为全县农业生产安全打好基础。大力推广杀虫灯诱杀、抗病品种种植、黄板诱杀等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入市,保护农民利益,推广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保证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